易川凿教授 热线

137 0060 0361




1 2 3
当前页面:首页 > 易林分享 > 学术中心 >
推荐动态
易川凿教授的《周易改运》基础课 开班了
好名字能增加正能量
易川凿当选中国易经协会集团主席
【30年前学生心中的易川凿】
《周易风水改运》
【昆明国学教育学会第二届会员大会】
洋味太浓的楼盘名
发布时间:2014-01-13 来源:易林起名-官网

 对于昆明的房地产开发商,不管昆明人对之热爱还是厌恶,在风之末端看来,这几年他们给昆明市至少制造了一个耻辱。
     昆明的房地产商在近年来的房地产热的形势下,开发了不少居住小区,部分小区的名字如下:
     创意英国、挪威森林、金色维也纳、阿拉丁花园、玛雅生活馆、马可波罗半岛别墅、银德•香榭丽园、波西米亚花园、地中海、西贡码头、香榭丽园、加州枫景、国际花园、硅谷公寓、世界花苑、名古屋、嘎纳小镇、格林威治。
      这些房地产商人干了一件昆明历史上没有人干过的蠢事。自从近代以来,昆明曾是法国殖民者的势力范围,但是,法国在昆明没有设立租界,不像租界林立的上海,街道地名有着如霞飞路、及司飞儿路这些明显带有殖民痕迹的老名称。不知道当时在昆明的外国殖民者是不想还是不敢也在昆明造出几个洋地名来。
     斗转星移,这些外国殖民者没有做的事情,昆明的房地产商来干了。令人切齿的是,在中国其他城市,敢大批这样命名居住小区的城市还真不多见,昆明这次倒是拿了个第一!
      自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中国人民就不再需要仰仗外国人的鼻息而生活,而上面提到的“创意英国”小区大幅宣传广告上,略微变形的英国国旗在昆明街头随处飘扬,再看那些异域名字竟然在中国昆明的地图上星罗棋布!我实在搞不懂,这是谁家的昆明?
      不要以为这只是商家的噱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6123日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第五条地名的更名应遵循下列规定:(一)凡有损我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以及其它违背国家方针、政策的地名,必须更名。
     昆明市19971218日颁布的《昆明市地名管理规定》第二章第六条:不得用外国地名、人名、企业名或产品名、商标名命名中国地名。  
     条例在此,现实又如何?
     云南近年来有一个共识,把云南打造成文化大省,而这些热销的楼盘可以给来昆的外地人或外国人一个错误的印象,那就是昆明人所向往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是中国之外的地方,就算不能去,也要给自己的家园取个洋名意淫一下,可怜的昆明人。
      而有关部门虽然制定了条例,却听任洋地名的泛滥,是否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成效?不过,就算他们醒过来,再下一道公文勒令改名,商家的钱也赚得差不多了,本来,这些洋名的策划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个吸引眼球的东西。
    而为此蒙羞的,是我的春城昆明

  人民网北京729日讯  人民网强国论坛网友风之末端的一篇热帖近日引起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的高度关注。杨书记亲自做出批示,并就“打造城市特色,着力解决城市品位不高问题”提出了明确意见。

 

  这篇题为《居住在哪国的昆明?》帖文,718日在强国论坛上帖,随即被推荐到人民网主页,跟帖踊跃。文章尖锐地指出,“创意英国”、“挪威森林”、“金色维也纳”、“阿拉丁花园”、“玛雅生活馆”、“马可波罗半岛别墅”、“银德·香榭丽园”、“波西米亚花园”等带有殖民色彩的洋地名在昆明市居住小区的泛滥,给昆明市制造了一个耻辱;“我实在搞不懂,这是谁家的昆明?”
  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在一次会议上表示,“最近,有网友对昆明的楼盘取名提出了批评,说昆明到处都是外国名字的房地产项目,人家统计了一下,竟有十几个之多。这是一种城市文化的失落和堕落,昆明应该立即纠正这种媚俗求洋、崇洋媚外的做法。”
  杨崇勇进一步指出,昆明市建设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其中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打造城市特色,着力解决城市品位不高的问题。突出文化品位,还包括地名、街名的文化内涵。他要求有关部门严格把关,不该取的名字就不能让他取。


     楼盘小区取洋名时髦还是媚俗?
   2005-8-21 10:25   工人日报版次:三                                                  

           交流缘由
  昆明坝子,三面环山,南濒滇池,主城区面积180平方公里。在这个“巴掌大”的地方,以洋名字命名的楼盘密度之大,国内少有。众所周知的名字有:创意英国、挪威森林、金色维也纳、香榭丽园、加州枫景、名古屋、阿拉丁花园、玛雅生活馆、马可波罗半岛别墅、波西米亚花园、地中海、硅谷公寓、戛纳小镇、艾诗林根和号称巴厘岛风格的第一国际。有人说,在这儿,有一种住在“联合国”的感觉。
   今年718日,昆明市民赵立写了《居住在哪国的昆明?》一文发表于人民网上,文中他痛批“昆明的房地产商人干了一件蠢事”—————给新开发的楼盘起“洋名”戴“洋帽”,不但所取之名违反了国家关于地名管理的法规,显现不出昆明当地的文化特色,而且这样的“行为”只会适得其反,贻笑大方。此文不但引起了昆明市民的热烈讨论,也引发了公众对国内城市热衷于给建筑楼盘起洋名的是与非的争论。
  
  ▲辛望
   挪威森林、创意英国、艾诗林根、公园道一号……昆明街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洋小区”广告,在这个常住人口仅300多万的中等城市,“洋名”小区竟占了2003年以来新增楼盘的三分之一强。
  据报道,近日,昆明市有关部门正式出台文件,将对“洋名小区”进行封杀。但是,这场争论似乎才刚刚开始。
   城市里的楼盘流行取洋名,绝不是昆明市一家的专利。包括像北京市这样的千年文化古都,众多楼盘也迫不及待地抛弃了古都文化的外衣,改成了洋包装。什么SOHO现代城,什么枫丹白露,还有柏林印象、墨尔本小镇、温哥华森林等等,让人觉得似乎走进了联合国。
   洋名泛滥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文化浪潮。

   以城市小区和楼盘的命名来说,不仅要尊重文化习惯,也要遵照法律法规办事才行。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地名管理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地名的命名应“尊重当地群众的愿望”。各地也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拟定了具体的实施条例。

   还有一点,外国的著名地名和人名也是拥有知识产权的,像著名的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是享有类似于著名商标那样的专有使用权的。如今国内的许多小区和楼盘擅自以哈佛、牛津的名字命名,将来说不定要吃官司的。
   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如果选择得当,是很能吊起业主们胃口的。而说到概念,“毕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朱四倍
   城市如果文化贫乏,没有特色,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就没有地位、没有吸引力。如此以来,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城市楼盘乱起洋名字的做法当止!
  
我国的城市何时才能散发出如此永恒的艺术魅力与人性光辉?昆明市民赵立写的《居住在哪国的昆明?》一文一方面表达了公众对城市高雅文化的渴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市民对城市文化混乱低俗的无奈。
   城市建筑是一种固态的文化,一旦形成,很难在短期内改变。

   美国学者芝福德说:城市文化归根到底是人类文化的高级体现。法国学者潘什梅尔认为: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或者劳动中心;更具体点说,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所以说,城市建设应充分反映出城市自己的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地方色彩等优秀文化品质,而不是让那些光怪陆离的名字侵袭我们的城市文明的根本。从这个角度理解,城市如果文化贫乏,没有特色,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就没有地位、没有吸引力。如此以来,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城市楼盘乱起洋名字的做法当止!

  
  ▲刘海明
   楼盘流行洋名,从深度上说,反映民族自信心的某种不足。
   楼盘盛行洋名,作为一个文化印记,不仅刻在楼盘的外层,何尝不同时镌刻在人们的心里,一旦铸就,很难再“清洗”干净。有如水泥至今仍被不少农村人叫做“洋灰”一样,这种带着文化殖民的印记,需要几代人才能去遗忘干净。可是,旧的洋名尚未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新的洋名又在被我们不断制造着,这究竟是喜是忧?是“美”是“苦”?我想,铭记殖民历史的教训,正确对待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对于抵御殖民文化很有好处。